夕阳的余晖洒在通往平安县城的公路上,橘红色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衣。
张叔坐在车里,靠在座位上,神情悠然,缓缓说道:“朝阳啊,任何一件东西从生产到销售,再到普通群众的手里,真正挣钱的往往不是厂家,而是在销售环节。就好比咱群众种粮卖粮,勉强能解决温饱,真正挣钱的并非是咱们广大群众嘛。”
我扭头看了一眼张叔,只见他依旧头靠在座位上,双目微闭,那自言自语的模样显得颇为深沉。
张庆合继续说道:“朝阳啊,我把煤炭公司这几年的财务报表看了好几遍。临平县一矿三井,是东原最大的煤矿,1985年的时候,产煤总量是40万吨,1989年达到了50万吨。在1985年到1989年这五年时间里,年平均产煤量是45万吨。按照每吨均价30块钱计算,整个临平县这五年煤矿卖了应该6000万到7000万之间,也就是说,整个煤矿平均一年就能创造1300万的销售额。刨除运输、工资福利、利税等各项成本,煤炭公司的利润少说也要剩个一两千万。但现在,整个煤炭公司的账上竟然是亏钱,朝阳啊,你说的这个110万太少了,这账对不上啊。”
我微微皱眉,说道:“张叔,煤炭公司可是养了上千号人呀,这人员工资福利加起来也不少吧?”
张庆合睁开眼睛,目光深邃,说道:“这个账我也算了。就算煤炭公司1000人,每个人都算享受正科级待遇,每年2000块钱的收入,一年也不过200万。我也看了煤炭公司的工资报表,能拿到2000块钱年收入的,还是少部分。所以,我才说查出万冠军那100多万,这与我预想的差别太大呀。”
我马上想到,国有企业县审计局每年都要组织审计,对煤炭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,市审计局每年也会进行抽查性的审计。也赶忙说道:“张叔啊,煤炭公司应该有审计报告,审计报告里面可能会有些问题线索吧?”
张叔微微一笑,扭头看了我一眼,说道:“不错,知道查审计报告嘛。这个审计报告呀,我让审计局和煤炭公司,把所有的审计报告都找了出来,也一一看过。审计报告里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包括县审计局和市审计局组织的审计,都没发现有什么大问题,有句话怎么说的,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。”
我接着说道:“之前实行价格双轨制,各种生产资料、矿产资源是问题的重灾区。我们高粱红酒厂,我印象中当年审计还提出过问题,难道这个煤炭公司就这么干净?”
张庆合说道:“看得出啊,有些问题比煤炭运输还要复杂。朝阳,刚刚有句话你说的很对,这件事情不可能是一个生产调度科的科长就能干成的。现在你们要查一查这些煤都卖到了哪里,是谁能有这么大的需求啊?”
两人说着说着,汽车缓缓驶入了平安县。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,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都觉得熟悉而又亲切,这种特殊的感觉请确实是临平没有的。
汽车稳稳地停在平安县招待所门口,县委招待所的经理赵有德早已在门口等候。看到车子停下,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上来,熟练地打开车门。
张庆合担任县委书记之后,对于这样的迎来送往已经非常习惯。若是在临平,招待所的经理一般情况下还没有给县委书记开门的资格。
第2332章(1/1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